锡伯族“抹黑节”

分类: 
民俗

锡伯族“抹黑节”在锡伯族语中称“苦得热依能额”,是锡伯族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锡伯族“抹黑节”源于锡伯族古老的民间传说,即人间有人浪费了粮食,“五谷之神”在农历的正月十六这天要下凡惩罚人类,让小麦都得黑穗病,颗粒无收,人们因此就互相往脸上抹黑,替五谷承受黑祸,祈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2011年被沈阳市政府正式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伯族增补项目。

锡伯族同胞互相抹黑.jpg

锡伯族同胞互相抹黑

在现实生活中锡伯族人从渔猎生产转向农耕生产的初期,对于农作物的了解十分有限,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黑穗病”,既没有能力预防也没有办法挽救其对农业收成的影响。为了避免小麦“黑穗病”的出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进入春耕准备时期,人们就开始往脸上涂抹黑灰,这种“抹黑”习俗寓意着锡伯族人民对于自然神灵的崇拜和保证农业丰收的企盼。锡伯族“抹黑节”源于古老传说,在日常节庆生活中传承至今,具有锡伯族先民游牧渔猎的痕迹,还有豪放大气的品质,活动以群体传承为主线,传承明晰,影响久远,与锡伯族喜利妈妈一道成为锡伯族重要民俗节日。

在我市沈北新区锡伯族聚居地,当地锡伯族群众完好地保留延续着传统“抹黑节”的习俗。在不断地与当地其他民族节庆相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貌,逐渐演变成为民间老百姓的“乐呵”事。抹黑活动已经由以往的正月十六演化成从正月十五吃过晚饭后既已进入“抹黑节”。在“抹黑节”期间,锡伯族男女老小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抹黑布或毡片带上浸透清油并沾有锅底黑烟煤的“库肚苦”,走上街头,挨家挨户,只要遇见人,不分男女,大家你追我赶的相互往脸上抹黑,特别是年轻的姑娘和小媳妇们更是被人团团围住,脸上抹得如同黑炭。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气,还将此视为大吉大利。人们之间的芥蒂不复存在,在这一天尽情的开心,礼制上的束缚在“抹黑节”荡然无存。

锡伯族“抹黑节”反映了锡伯族人民面对自然灾害不低头认输,敢于抗争的品格。他们一方面对神灵充满了敬仰祈求之心,另一方面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的影响,表达了锡伯族民众对族群生境的认知与体验,在自然面前勇于牺牲自我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直接反映了锡伯族从游牧、渔猎生活走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艰辛历程,表现了锡伯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众的世界观和审美追求,既有除病消灾的寓意,也抒发了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是连接锡伯族民众的精神纽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共度难关的作用。

在锡伯族民间晚辈向长辈抹黑表示尊敬.jpg

在锡伯族民间晚辈向长辈抹黑表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