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文化馆

单位级别: 
区县级
地址: 
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103号
电话: 
24348252 24311609

大东区文化馆的前身为创建于1949年7月的北关文化馆和创建于1949年8月的大东文化馆,1959年因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两馆合并为现在的大东区文化馆。

大东区文化馆是政府全额拨款的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单位,职能是为大东区居民提供各项群众文化服务。多年来,大东文化馆致力于大东区公共文化建设,每年开展演出、辅导和各类群文活动数百场,为大东区群众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并于2010、2015年两次通过复评。

大东区文化馆位于大什字街103号,毗邻东中街商业区,地理位置优越,2001年建成并投入实用。2014年10月,历时两年的区文化馆改造工程开始,2016年10月改造后的文化馆以全新面貌恢复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区文化馆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设计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厚,较改造前在设备、功能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目前馆内除少量办公、设备用房外,其余均为对公众开放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主要包括以下服务设施:百姓剧场、非遗展厅(并设传习室)、综合排练室(两间)、钢琴房(四间)、合唱排练室、舞蹈排练室(两间)、美术展厅、美术、书法活动室、摄影创作室、综合培训室、专业舞蹈教室、多媒体影音室等,发挥演出、培训、创作、辅导、宣传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文化馆领导班子实行馆长负责制,设馆长1人、副馆长2人、书记1人、美术部、文艺部部长各1人。

近年来,我馆不断改善活动和办公设备,目前有大型演出音响设备、摄像机、照相机等,在办公和信息方面,为每个工作人员均配备了电脑,实现宽带接入,并有传真机1台,大大提高了现代化办公和信息传递水平。

大东区文化馆现馆舍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经过省文化厅、市文化局代表文化部评估,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07年、2011年两次通过复评。我馆为2005年大东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并于2008年保持这一荣誉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我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合唱)之乡”。

 群文活动

多年来,在大东区文化馆的组织和指导下,大东区的群文活动形成了以节日为龙头、季节为阶段、地域为特色、大中小活动相结合的系列化的格局。

从2002年至今,文化馆每年举办广场演出超过20场,社区文艺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200多场,业务干部每年下基层辅导机关、部队、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文艺活动。每次活动参与人数从几十人到上千人,每年全区约有7-8万人参与活动,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近年来,我们还组织和举办了多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大型活动,如2002年的大东区“欢乐家庭”文艺汇演、大东区“社区之歌”创作歌曲决赛;2003年举办了大东区庆祝建国五十四周暨大东广场落成典礼文艺晚会;2004年的大东区首届“让爱心飞扬”慈善义演晚会、大东区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群众歌咏大汇唱;2005年举办大东区“祝福祖国”文艺联欢会、大东区第六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综合文艺晚会、“放飞和平—大东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千人大合唱演唱会”、2008年“心手相连,情系汶川”抗震救灾义演活动、2009年大东区纪念建党88周年“红色记忆 唱响我心中的歌”大型主题歌会、2011年“永远跟党走——大东区‘万泉之声’社区合唱节红歌展演”等。特别是“放飞和平——大东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千人大合唱演唱会”,为《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网络版等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我馆还多次积极承办了市级文化活动,如沈阳市“东城文艺创作奖”、沈阳市社区文化节“美好家园”美术书法摄影展等。

艺术培训

我馆除开展日常的阵地辅导外,组织业务干部坚持每年下基层辅导60天,发挥文化馆的辅导作用,巩固和提高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突出文化馆的社会职能,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普及与提高。目前馆办文艺团队8个,辅导建成文化艺术基地12个,并举办本地区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四期。

近十年来,我馆共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近300期,通过培训班和基层辅导,培训各类文艺人才累计达40000余人次。

大东区文化馆还加强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组织和提高工作,目前我馆有合唱、舞蹈、民乐、戏曲、书画等十几个文艺团队,馆办文艺团队每年到各社区演出100场以上。

 文艺创作

我馆文学、艺术业务干部除发表、出版著作以外,于2005年编辑出版《文化眼睛看大东》散文集;2006年和2007年连续编辑出版“东城群众文艺创作奖”获奖作品《鸭绿江》专刊。“东城群众文艺创作奖”活动激发了我区群众的文艺创作热情,对繁荣我区群文创作取得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从2008年开始,此项活动升格为沈阳市“东城文艺创作奖”,为繁荣我市群文创作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我区群文工作者和业余骨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区摄影家田立的作品荣获2007年群星奖和2008年沈阳市政府奖——“红玫瑰”优秀作品奖;朱成国、刘培中等获得省群星奖金、银、铜各级奖项;另外我馆文学创作干部还出版专著多部,并曾获沈阳市科技成果奖。

 基层文化

经过常年的培训辅导,在我区街道、社区建立了一批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和特色基地,特别是群众歌咏活动普遍开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区也因此成为省群众歌咏之乡。另外如书画、戏曲、民乐、舞蹈健身、手工编织等,也在我区各地蓬勃开展,并形成了一定地方特色。

每年我区基层(含街道、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都达200场以上,参与人次超过10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东区历史悠久,清朝、民国遗迹颇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目前我区已被有关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老龙口传统酿酒工艺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边饺子制作工艺入选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发园四绝菜制作工艺、张氏葫芦雕刻入选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6个项目列为区级保护对象。

 获奖情况

2005年,大东区进入“全国先进文化县区”行列;大东区文化馆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单位;市、区社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市、区三八红旗集体、区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在一些重大活动中,也多次获得先进集体或个人组织奖,并为我区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馆选送的作品《失去的绿洲》、《春韵》先后荣获2007年、2010年文化部“群星奖”;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合唱团荣获2008年第十届中国(呼和浩特)老年合唱节最高奖——“骏马金奖”,并参加了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演出;我区摄影家田立获得2008年沈阳市政府奖。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区作者在国际、国内、省、市各级各类文艺作品比赛中,获得各级奖项达1000多个。

 未来展望

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区的群文事业繁荣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在活动组织、艺术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区“文化大东”战略的不断推进,群众文化事业向着健全文化网络、扩展活动覆盖面、打造地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方面深化,通过历史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的建设,不断深化我区群众文化内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我区的大文化建设服务。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103号

邮编:110042

电话:24348252   2431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