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区文化馆

单位级别: 
区县级
地址: 
沈阳市于洪区黄海路71号
电话: 
024-25321069

一、文化馆简介

于洪区文化馆成立于1964年,于洪广场馆位于黄海路18号,和谐广场馆位于黄海路71号。全馆现有职工1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馆内有文艺部、美术部、创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舍总面积4875平方米,设有剧场、展厅、综合活动室、舞蹈室、合唱室、戏曲排练室、器乐活动室等14个活动厅室。

于洪区文化馆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出发点,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搭建群众文化共享平台,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由于长期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于洪区文化馆于2005年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联合授予“服务农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至今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文化部部长蔡武、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等领导曾来到于洪区文化馆视察,对我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2005年,针对业务人员年龄老化和人才断档的实际情况,文化馆面向全市招聘7名专业工作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011年,我馆又以政府雇员形式面向社会招聘7名专业工作人员,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人、全日制本科生3人,为于洪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

二、公益服务

作为基层一线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于洪区文化馆从领导到业务人员始终以丰富全区人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为出发点,以满足全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多种渠道并进开展覆盖城乡的公益性文艺服务,将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落实到全区的千家万户。  

文化场馆 免费开放

于洪区文化馆所有场馆全部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组成了戏曲、模特、器乐、合唱、书法、美术、舞蹈等团队。每个团队配有专业辅导人员,组织团队每周进行三次团队活动,并进行免费辅导,针对每个成员的情况进行细心讲解和专业指导。

文艺部不断探索创作排练新的文艺节目,带领团队参加各类公益展演活动,不断提升团队的艺术表现力。美术部定期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培养我区美术、书法、摄影方面的人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和比赛。创编部开办文学沙龙,组织文学爱好者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交流创作体会和最新作品。文化馆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专题性公益讲座,包括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术、日常生活等方面内容。

广场文化 多姿多彩

于洪区目前拥有各类文化广场221个,总面积达30.4万平方米,其中被评为沈阳市星级广场的21个,五星级的4个,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档次、规模,均达到了省、市领先水平。与文化广场同时发展建设的是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广场和文化应该是互为一体,广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广场的内涵,广场给文化提供了舞台和空间,文化给广场提升了人气和品位。”

每年于洪区文化馆都要在和谐广场、于洪广场、蒲河文化广场等大型广场举办100场以上的文艺演出及文化展览,引来上万群众前来观看。用馆长陈维彪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姿的文艺演出,来提升广大群众的休闲生活质量,展现当代群众的文化风采和精神面貌,打造老百姓“没有围墙的剧院”,把广场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不断推广和深化。

服务村屯 送戏下乡

于洪区位于沈阳市区的西部与北部,呈半月形环抱母城,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立足城市、深入乡村”是文化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前进方向,也是近几年来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

面对广大农民急需先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现实问题,2006年区政府投入60万元改造了一台舞台面积为70平方米、灯光、音响一流的流动舞台演出大篷车,成立由省、市专业演员和本区文艺骨干组成的“文化大篷车”下乡巡回演出,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各类媒体纷纷对“流动舞台大篷车”进行报道,一时间名噪全国。自2006年以来,于洪区文化馆累计送戏下乡500余场,观众人数达100万人以上。送戏下乡为于洪区的广大乡村带来了文艺的春风和雨露,滋润了乡村群众的精神家园。

每年年初馆长陈维彪和书记刘莉就带各部门业务人员深入各街道集中调研,了解基层文化需求及活动开展情况,开展文艺辅导工作。与此同时,针对各街道文化活动情况分别在陵西街道、于洪街道、迎宾路街道打造综合文艺特色基地;在光辉街道、平罗街道打造二人转特色基地。文化馆与学校保持长期辅导关系,建立了174中学美术基地,在于台小学、沙岭中心小学等开展校外艺术辅导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浓厚艺术兴趣的学生。

三、品牌活动

服务大局、打造精品,提升文化活动品位一直是于洪区文化馆全体馆员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为此,文化馆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对外联络、整合精品资源,全力打造具有本区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

每年文化馆都在全区开展“文化大篷车”、“迎新春”系列活动、 “送欢乐到基层”文艺演出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于洪区文化节”。近年来,文化馆积极同各文化部门协作,承办各类大型活动。2010年,承办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年会;2011年承办辽宁省首届群众文化节开幕式、沈阳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大地欢歌”沈阳市社区群众民间舞蹈大赛、“乾德杯” 沈阳市第五届青年书法“十佳”“十优”开幕式预备会议;今年1月,承办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千名书法家走基层送春联启动仪式。

四、非遗项目

作为于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于洪区文化馆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申报等工作。目前,于洪区共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5项,其中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于洪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83岁的锡伯族老人何钧佑会讲述多部锡伯族长篇民间事故的线索引起了文化馆的高度重视。在省、市专家一致认为其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后,于洪区政府先后投入30万元用于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文化馆历时3年,派出3个专业采录小组深入马三家街道,采录、整理出《喜利妈妈西征英雄传奇》《黄柯氏神医传奇》、《勃合大神传奇》、《海尔堪大神传奇》、《石刀石锥历险记》、《吾初勒西漫游记》6部锡伯族长篇故事,出版发行《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这些锡伯族长篇故事被喻为锡伯族历史的“活化石”,游牧民族的“活态史诗”。2011年“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被选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获奖情况

荣誉见证实力,近年来于洪区文化馆带领文艺团队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各项文艺活动,获得了多项荣誉。2007年,荣获辽宁中部七城市优秀广场舞蹈大赛优秀表演奖,沈阳市百队精品秧歌展示大赛一等奖、优秀组织奖;2008年,荣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调演”银穗奖,沈阳市 “音为有你”合唱比赛“沈阳荧屏风采奖”;2009年,于洪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馆荣获第十二届大连国际服装节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中老年服饰艺术模特、舞蹈展演大赛银奖、优秀组织奖,“辽宁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节目会演比赛一等奖,辽宁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群众歌咏大型演出”优秀表演奖; 2011年,荣获沈阳市首届社区文化节优秀组织奖,沈阳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大地欢歌”社区群众民间舞蹈大赛一等奖,沈阳市首届市民合唱节合唱比赛组织奖。

六、联系方式

地址:沈阳市于洪区黄海路71号

邮编:110141

联系电话:024-25321069

传真:024-25321068

邮箱:a25321006@163.com

网址:http://www.yhwhg.org/

撰稿人:于洪区文化馆  

陈维彪、刘佳